从这方面看,这种双轨制最典型地反映在当前国内光伏产业的市场主导者的转变上,这种戏剧性的转变,能否维持光伏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否维持这个行业和领域的技术创新的需求?这曾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双反之前,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30%出口欧盟。在青岛创铭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锋眼里,欧盟市场已经可有可无。
青岛捷诚太阳能光伏有限公司负责人陶训圣告诉记者,11.8%或许还可以与客户商量,共同分担,但已经麻烦重重。多年来,青岛光伏80%依靠出口,美国、欧盟市场占出口额的40%50%。据陶训圣透露,在国内,大企业已经开始了频频的抢单动作,尽管分布式光伏还尚欠政策火候,但0.42元/千瓦时的分布式电量补贴,也让国内分布式呈现可操作性曙光。同时,省内有着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热产业链,以力诺、皇明为代表的太阳能产业,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光热发展的最高水平,已经具备良好的太阳能推广渠道和技术基础,这是我省发展光伏产业的先天的品牌和技术优势,企业应当抓住时机,提升产品品质,在巩固既有市场的同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青岛的中小光伏企业,开拓贸易壁垒相对较少的新市场成为一条新出路。
据了解,青岛现有光伏企业中,尚缺乏真正成规模的大型企业。丁寿滨说,目前我省出口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东营光伏、力诺光伏、孚日光伏、皇明太阳能等有限的几家企业,占全省出口量的90%以上,产业集中度高。杜邦电子与通讯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郑宪志认为,许多从业者采用未经实绩验证的材料,造成光伏组件、系统的诸多问题。
度电成本主要受初始投资、太阳能资源以及系统发电量影响。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副总经理张俊才认为,材料是光伏组件使用寿命的根本保障,同时材料也对减少系统年效率衰减有很大影响,而先进的材料能够提升光伏组件的效率。按照格尔木地区日均利用小时数4.3小时,80%的综合效率计算,一块光伏组件功率降低7W,将导致300MW光伏电站每年少发电约1350万千瓦时。由此带来光伏发电量的降低,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实际度电成本的上升。
这些厂家的光伏组件均不同程度地出现黄化、龟裂、气泡、脱层等状况,说明光伏组件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导致了组件的功率损耗。张俊才认为,针对西部严苛的气候条件,一定要在前期选择高质量的材料、组件和系统,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才能降低度电成本,提高投资回报。
所以,唯有坚持使用高质量、经过时间验证的材料才是真正确保投资回报和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变电工新能源事业部总工程师张盛忠对光伏电站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在选型时的质量控制有着深刻的看法,他说,在以降低成本来寻求价格竞争优势的市场环境下,组件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光伏行业经过两年多的深度调整期后,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光伏厂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追求质量转变。光伏组件作为初始投资的最大占比,光伏组件质量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则发电量越高,度电成本越低。
众所周知,光伏发电如果要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需要降低度电成本。通过对关键材料清单的规范来杜绝潜在质量问题的发生,以大大降低25年以上的运营维护成本和投资风险。而成本的压力,完全可以通过组件效率的提升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来解决。大型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以及质量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及保障措施等内容引发了与会嘉宾的热烈探讨。
而系统使用寿命对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有着显著影响,其中材料是关键。张俊才为我们分享了中电投格尔木一期光伏电站的一组数据,这个规模为200MW的光伏电站使用了6家供应商的组件,历经9个月的运行期后该公司对所有组件进行了一次检测,结果显示6家供应商的组件功率均为负偏差,平均偏差功率最大达-13.63W。
因此,组件选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质量是供求双方都应维持的底线。比如,铝合金边框材料强度下降,直接造成光伏板阵在强风发生时的边框脱落或撕裂;EVA胶膜提前老化、变黄,影响组件透光率,从而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接线盒密封性能下降,导致接线盒中金属带电部件氧化、腐蚀,接触电阻增大,不仅影响导电性能,还会导致发热;由于组件机械性能存在缺陷,目前已建成的采用双玻薄膜组件的光伏电站普遍存在组件受温度影响而大面积破裂的情况,为电站的运行带来隐患,等等。
越来越多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以及开发商开始选用高质量的材料来建立长期竞争优势,很多下游电站开发商也在积极总结前期投资项目中受到质量问题困扰的经验教训,建立更加细化的企业技术质量标准来确保项目的质量。对投资方来说,这些问题的产生将带来发电量受损、维护量增大、运行费用增加、投资收益降低的后果杜邦电子与通讯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郑宪志认为,许多从业者采用未经实绩验证的材料,造成光伏组件、系统的诸多问题。按照格尔木地区日均利用小时数4.3小时,80%的综合效率计算,一块光伏组件功率降低7W,将导致300MW光伏电站每年少发电约1350万千瓦时。众所周知,光伏发电如果要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需要降低度电成本。所以,唯有坚持使用高质量、经过时间验证的材料才是真正确保投资回报和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由此带来光伏发电量的降低,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实际度电成本的上升。而系统使用寿命对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有着显著影响,其中材料是关键。
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副总经理张俊才认为,材料是光伏组件使用寿命的根本保障,同时材料也对减少系统年效率衰减有很大影响,而先进的材料能够提升光伏组件的效率。其中,发电量受固定辐照条件限制外,光伏组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发电量的多少,进而决定了度电成本。
张俊才为我们分享了中电投格尔木一期光伏电站的一组数据,这个规模为200MW的光伏电站使用了6家供应商的组件,历经9个月的运行期后该公司对所有组件进行了一次检测,结果显示6家供应商的组件功率均为负偏差,平均偏差功率最大达-13.63W。越来越多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以及开发商开始选用高质量的材料来建立长期竞争优势,很多下游电站开发商也在积极总结前期投资项目中受到质量问题困扰的经验教训,建立更加细化的企业技术质量标准来确保项目的质量。
通过对关键材料清单的规范来杜绝潜在质量问题的发生,以大大降低25年以上的运营维护成本和投资风险。而成本的压力,完全可以通过组件效率的提升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来解决。特变电工新能源事业部总工程师张盛忠对光伏电站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在选型时的质量控制有着深刻的看法,他说,在以降低成本来寻求价格竞争优势的市场环境下,组件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度电成本主要受初始投资、太阳能资源以及系统发电量影响。
因此,组件选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质量是供求双方都应维持的底线。光伏组件作为初始投资的最大占比,光伏组件质量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则发电量越高,度电成本越低。
这些厂家的光伏组件均不同程度地出现黄化、龟裂、气泡、脱层等状况,说明光伏组件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导致了组件的功率损耗。光伏行业经过两年多的深度调整期后,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光伏厂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追求质量转变。
比如,铝合金边框材料强度下降,直接造成光伏板阵在强风发生时的边框脱落或撕裂;EVA胶膜提前老化、变黄,影响组件透光率,从而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接线盒密封性能下降,导致接线盒中金属带电部件氧化、腐蚀,接触电阻增大,不仅影响导电性能,还会导致发热;由于组件机械性能存在缺陷,目前已建成的采用双玻薄膜组件的光伏电站普遍存在组件受温度影响而大面积破裂的情况,为电站的运行带来隐患,等等。张俊才认为,针对西部严苛的气候条件,一定要在前期选择高质量的材料、组件和系统,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才能降低度电成本,提高投资回报。
2013年8月13日,由青海省发改委联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杜邦公司共同举办的国内电站高效可靠运营与光伏材料技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大型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以及质量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及保障措施等内容引发了与会嘉宾的热烈探讨。对投资方来说,这些问题的产生将带来发电量受损、维护量增大、运行费用增加、投资收益降低的后果第十一条 分布式发电综合规划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天然气管网规划、配电网建设规划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等相衔接。
第二章 资源评价和综合规划第七条 发展分布式发电的领域包括:(一)各类企业、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建筑物或设施;(三)文化、体育、医疗、教育、交通枢纽等公共建筑物或设施;(四)商场、宾馆、写字楼等商业建筑物或设施;(五)城市居民小区、住宅楼及独立的住宅建筑物;(六)农村地区村庄和乡镇;(七)偏远农牧区和海岛;(八)适合分布式发电的其他领域。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全文显示。
分布式发电项目应符合有关管理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第八条 目前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的技术包括:(一)小水电发供用一体化技术;(二)与建筑物结合的用户侧光伏发电技术;(三)分散布局建设的并网型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四)小型风光储等多能互补发电技术;(五)工业余热余压余气发电及多联供技术;(六)以农林剩余物、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机废水和生活垃圾等为原料的气化、直燃和沼气发电及多联供技术;(七)地热能、海洋能发电及多联供技术;(八)天然气多联供技术、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技术;(九)其他分布式发电技术。
第十条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种可用于分布式发电的资源情况和当地用能需求,编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式发电综合规划,明确分布式发电各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建设规模和总体布局等,报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四条 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分布式发电发展和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化。
© 1996 - 2019 流落江湖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许加